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际 >> 正文

自民党败选,日本政局走向何方?

发稿时间:2025-07-26 02:32:00 来源: 光明日报

   7月20日,日本举行的参议院选举,可谓是石破茂的“破防”时刻。继2024年众议院大选后,执政党自民党、公明党再次遭遇惨败。自民党虽维持着最大政党的地位,但其仅获得39个改选议席,公明党获得8个,自公两党议席总数未过半数。这对石破茂政府的去留以及日美经贸谈判均产生了重大影响。

   仅从改选议席来看,就更可以看出自公两党在参议院议席数上的损失有多“惨重”——自民党在比例代表制选区仅获得改选议席中的12席,公明党获得改选议席中的8席,均为历史最低点。与之相对的是,立宪民主党议席数维持不变,国民民主党、参政党等在野党异军突起,成为此次选举的最大赢家。国民民主党获得改选议席中的17席,成为第二大在野党,参政党获得改选议席中的14席。

  惨败不只因丑闻

   有着超长期执政经验的自民党在重新执政的13年后遭遇如此惨败,并非偶然,而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

   一是自民党的政治丑闻与党首的“恋权”,加剧了民众的不满情绪。无论是岸田政府还是石破政府,其支持率均在20%左右的“危险水域”维持了较长时间,使民众对自民党失去耐心与信任,错失通过更换自民党总裁以提振政党支持率的契机。

   二是物价持续上升,民众生活水平下降。“民生是最大的政治”,但日本政府在民生问题上的政策乏善可陈。物价持续上涨、日元汇率暴跌,日本民众生活成本大幅度上升,尤以米价上涨最为显著,而自民党又对降低消费税等惠民举措持反对立场,各种应对理念与方案大多“口惠而实不至”。在此情形下,日本政府还痴迷于增加防卫预算,日本防卫预算已从2022年的5.4万亿日元上升到2025年的8.7万亿日元,约占GDP的1.8%。

   三是外交政策僵化,对美关税谈判停滞不前。日本外交政策效果不彰,加剧了日本民众的不满。面对特朗普政府单边主义的加征关税政策,石破政府未能出台有效的应对举措,对美关税谈判“雷声大雨点小”,增加了日本农业、汽车业面临的经济风险。

   在日本参议院选举的两天后,日美两国在关税等经贸问题上达成协议。根据协议,美国对日加征的“对等关税”和汽车关税均从此前宣布的25%下调至15%,日本还将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扩大市场准入,增加75%的美国大米进口量,并购买价值8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

   从日美协议基本情况来看,这是日美两国相互妥协的产物。日本政府之所以选择在参议院选举后与美达成协议,主要是对在野党如何批评执政党、日本民众如何理解日美协议存在担忧。倘若支持自民党的农民群体与汽车行业对日美关税协议极度不满,日本农协和财团必将对日本政府施加压力,并将选票投给其他政党,这将对自民党的执政根基造成根本性的破坏。因此,石破政府选择在参议院选举后与美国达成关税等经贸协议,是相对稳健的选举策略。目前,日本国内对日美关税协议的反应较预期相对正面、可控,这也是石破茂在参议院败选后仍坚持不辞职的原因之一。

  下野危机有重演可能

   自民党自1955年成立至今,分别在1993年和2009年有过两次下野经历。如今,自民党在2024年众议院选举和2025年参议院选举中两次遭遇惨败,不得不面对“朝小野大”的政治局面,再度下野的风险极大上升。从根源上看,现今自民党在选举中的惨败与前两次下野经历相比,有着一定的共性。

   一是经济政策方面。自民党在面对20世纪90年代经济泡沫破裂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时,均未能出台有效的应对措施,导致经济下滑、民众生活水平下降,引发国民强烈不满。当前,自民党面对的经济压力与此前相比虽程度较弱,但在应对国内物价暴涨、汇率暴跌等问题上的行动效果仍然不佳,成为民众不满的重要原因。

   二是政治腐败方面。1993年,自民党的落败下野受到自民党副总裁金丸信事件持续发酵的影响,与自民党当前深受原“统一教会”问题、“黑金”丑闻、商品券事件等政治丑闻影响有较强的相似性。自民党2009年下野,也是受到改革迟缓的影响,被打着“改变”口号的民主党取代。但与宫泽喜一政府和麻生政府时期的自民党略有不同,面对当前的“黑金”丑闻等事件,自民党除麻生派以外,其余派阀至少在形式上已经解散。

   三是在政党格局方面。2009年,自民党与民主党竞争执政党地位,可谓是“两强格局”。1993年和当前时期,政党格局基本是“一强多弱”格局。不同之处在于1993年部分在野党能够实现联合,以推翻自民党为目标,但目前在野党呈现明显的碎片化倾向,各政党各自为政,合作有限。

   四是在自民党党内的团结性方面。1993年,自民党内部分裂,改革派与保守派决裂,武村正义成立“先驱新党”,羽田派44名议员组建“新生党”,对自民党造成致命一击。而2009年和当前,自民党内部虽斗争激烈,但仍维持基本的稳定,并未出现较大的分裂。

  自民党向何处去

   随着自民党在参议院选举中的惨败与新兴政党的异军突起,日本政局更加复杂,其走向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一是政治右倾保守化趋势或将进一步加剧。此次参议院选举中,立宪民主党、社民党、日本共产党、令和新选组等左翼政党议席总数稳中有降,自公两党失去的议席多被国民民主党、参政党、保守党等其他右翼保守政党夺得。受执政理念差异影响,左翼政党很难成为自民党的联合执政对象。因此,自民党为维持执政地位,或拉拢其他右翼保守政党进入执政联盟,或在政策中反映右翼保守政党的理念与利益诉求,否则议案将难以获得右翼保守政党的支持。日本政坛或将出现保守政党与保守政党联合执政的新“保保合流”情况。

   二是政权稳定性进一步降低。从自民党内部来看,石破茂在自民党内曾长期处于边缘位置,在安倍政府时期长期被迫“蛰伏”,石破茂集团也被戏称为“执政在野”。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遇袭身亡、安倍派解散后,石破茂有机会成为自民党总裁,但自民党内的“倒石破”势力在参议院选举前便已暗流涌动。如今,麻生太郎、高市早苗、小林鹰之等保守势力将借自民党惨败之机,加紧向石破茂发难,石破政府的稳定性必将受到较大冲击。即便自民党进入“后石破”时代,也会因党内缺乏政治资产雄厚的政治家而陷入群雄混战的局面,“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戏码或将频繁出现。

   从政党格局来看,石破政府在参众两院“朝小野大”的政治生态将维持一段时期,自民党政府将面临在野党更加严峻的挑战。令和新选组、参政党、日本保守党、“未来团队”等新建政党政治势力的逐渐扩大,将对日本政权的稳定性构成威胁。

   不仅如此,目前自民党内除麻生派以外,安倍派、茂木派等派阀均已相继解散,党内正处在旧派阀解散、新派阀未建的过渡时期。这使得日本民众对政府的不满失去了派阀充当的缓冲区,直接作用到自民党层面。未来,日本内阁重现走马灯般“一年一相”政治景象的概率增大。

   三是应对美国单边主义政策将更加力不从心。受参众两院选举结果影响,一方面,自公两党将着力挽回民意,将关注重点向国内经济建设、物价水平、民生福祉等领域转移;另一方面,受“朝小野大”政治局面影响,日本政府为维持政权稳定,会将注意力集中在政党间的权力博弈以及自民党内部的利益协调等方面。因此,日本现阶段虽完成了对美关税谈判的第一阶段,但未来在应对美国压力时,极易受到国内政治不稳的掣肘,对美谈判中的弱势地位将更为凸显。日本政府出于维持政权稳定性的考量,或将继续以妥协让步换取日美联盟关系的稳定。

   (作者:于海龙,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责任编辑:刘雅欣